浙南红检 法律卫士丨揭开“讨薪”背后的“隐秘角落”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懂得
通过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方式讨回薪资
但也有不法分子
为逃避债务、侵占财产或其他目的
将目光盯向相对缺乏监督的劳动仲裁
虚构劳动关系、虚增劳动报酬
企图通过仲裁的既判力优先参与破产财产分配
讲述人:温瑶瑶
温州市某皮具公司负责人为将个人债务转移给公司,在该皮具公司厂房拍卖款到位后,与公司员工虚构劳动关系、虚增劳动报酬,合伙上演追索劳动报酬的戏码。检察官一步步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掀开“讨薪”背后“隐秘的角落”,拆穿虚假仲裁的“百变外衣”,最终还原事实真相。
01主动出击寻线索
利用虚假劳动仲裁进行的虚假诉讼案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我院检察官主动出击,依托数字检察,建立涉破产虚假劳动仲裁数字监督模型,智能筛查虚假仲裁线索。对排查出的虚假仲裁线索的当事人银行账户信息进行同一账户碰撞,锁定破产企业工资发放银行账户,计算出破产企业实际欠薪金额。
02抽丝剥茧揭玄机
经进一步调查后,检察官发现温州某皮具公司的4名员工委托同一位律师申请劳动仲裁,且缺乏劳动合同和相应工资流水。劳动仲裁过程中,企业主与员工均无任何对抗,迅速达成和解。检察官充分运用数字监督模型计算出的破产企业实际欠薪金额这一关键证据,制定详细的讯问提纲。面对铁证,其中2名员工道出了与公司老板合谋虚假仲裁的真相。
03监督赋能促治理
我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向公安机关移送虚假诉讼犯罪线索,建议加强此类案件的打击和防范。以本案为契机,与公安、法院、仲裁委共同出台《关于加强配合协作,防范和打击虚假劳动仲裁的意见》,构建多部门协作配合的虚假仲裁综合治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查处虚假仲裁的联防共治格局。虚假劳动仲裁数字监督模型在全市推广,进一步遏制虚假诉讼违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促进社会诚信有序、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