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红检 协同监督 | 平阳县“政协+检察”联动会商,赋能公益保护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公益保护环境,4月17日上午,平阳县“政协+检察”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工作会议暨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县检察院举行。县政协主席陈栋,县政协副主席林海丹,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锋出席。县政协、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县政协各界别组召集人,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成员等参加。
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陈栋、陈锋共同为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揭牌。工作室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构建“5+N”常态协同监督工作模式,推动政协民主监督和检察法律监督工作贯通协同、有机融合。“5+N”包括成立“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组建联动监督队伍、健全完善协作机制、协同开展重点监督、打造“委员公益+”数字展厅等。
聘书颁发
林海丹现场宣读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委员聘任文件,30名政协委员被聘为公益保护协同监督特邀监督员。
陈栋为特聘委员颁发聘任书。
交流发言
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方忠哨通报近年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
检察干警讲述文物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案例。
陈玲丽作为政协委员工作室代表进行表态发言。
领导总结
陈锋提出三点看法:一是提高站位,凝聚公益保护共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生动实践,突出抓好“4+11”法定领域办案,借助政协民主监督形成公益保护合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法厘清行政机关主体职责,坚持以法治力量维护公共利益。二是强化履职,提升协同监督质效。严格落实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制度,搭建好“政协+检察”履职平台,充分发挥“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专业优势,聚焦“保障消费安全”“守护绿水青山”重点主题等开展协同监督,逐月逐项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开展重点案件事项会商研判,持续提升监督水平及效果。三是深化举措,打开协同监督局面。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分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线索移送、协同履职、会商研判、通报反馈等监督协作机制,规范日常事项常态化交流,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实现监督成果有效落地,畅通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换渠道,实现与政情民意中间站信息共享,更好发挥社会治理效能,服务保障平阳高质量发展。
陈栋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规范运作,打造“协同之家”。县政协和县检察院高度重视公益保护协同监督工作,联合出台制度文件,就“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平台搭建、“5+N”常态协同监督工作模式构建、联动监督队伍组建、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换等都作了详细又明确的规定。政协和检察院要加强信息互通、联动对接、成果共享,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动监督活动,推进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换,让公益保护协同监督政协委员工作室成为委员履职活动的重要平台。二要精准履职,打造“为民之所”。把握履职为民这条工作主线,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把内容选好选精准,涉及到公益保护的提案,可转化为工作重点开展。要深入开展联合联动民主监督、会商研判等履职活动,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提出意见,推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委员提案、检察建议转化办理。特聘委员在履职中,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按计划定期安排接待时间,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做到耐心细致、周到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公信度。三要扩大影响,打造“示范之地”。委员工作室是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举措。要突出公益这一履职特色,充分发挥检察官专业特长和政协委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向基层群众多做沟通思想、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品牌、有影响的监督履职活动载体。要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讲好“政协+检察”协同监督故事,引导更多政协委员深度参与到协同监督公益保护工作中,广聚共识、广汇合力,为我县经济社会提升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