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丨警惕信息泄露 共筑安全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否接到过频繁的推销电话
或收到莫名的“中奖”短信
当对方能准确说出你的姓名、职业甚至住址时
这并非偶然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
那么究竟哪些行为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件一探究竟
以案示警 不同套路,同样违法
免费送礼骗取信息 手机店主终获徒刑
手机店主小刘以“通讯公司现场送福利”为名,在老年人活动中心摆摊,通过赠送小礼品、提供免费量血压等活动吸引防诈意识薄弱的老人参与活动。小刘假借登记信息、拍照留念等理由,违规收集老人的身份信息与人脸信息,并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冒用他们的身份办理了150余张实名手机卡,并以每张200元的价格转卖牟利。部分手机卡流入诈骗分子手中,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导致一名受害人被骗10万元。最终,小刘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4万元。
交易事故伤者信息 保险代理齐获刑
保险公司员工小陈利用职务便利,将其掌握的3400余条包含事故伤者姓名、联系方式及伤势等客户信息,私下与保险代理公司员工小钟进行交易,从中获利。为提升业绩,小钟利用非法获取的客户信息,推销代理理赔业务,签下委托协议,代伤者和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并以此获取代理费。最终,小陈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4.5万元;同案人员小钟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交换业主信息 商户双双被判刑罚
某建材市场吊顶店老板小张为拓展客源,与装修店老板小钱商议互换客户资源。二人通过微信频繁交换了大量业主姓名、联系电话和住址等个人信息,其中小张累计获取1700余条。利用这些非法获取的信息,小张群发广告短信、拨打电话进行“精准推销”,筛选出潜在客户指派员工跟进,有效提高店铺签单率。最终,小张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6千元;同案人员小钱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万元。
检察官提醒 信息保护需警钟长鸣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任何组织与个人不得非法获取、出售或公开。下一步,平阳县检察院将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紧盯信息获取、信息倒卖、信息使用等关键环节,坚决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推动行业治理,共筑信息安全防线。同时,希望广大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个人信息保护中来,如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